华人对咨询常常有羞耻感,这会让我们失去深度认识自己的机会。无法深度认识自己,如何看到深层的问题?如何把不堪的自己带到圣光之中?我分享一下周四(2/23/2023)我被帮助时,真实发生的事,期望可以给您反思,给您帮助。
我:
我最近在读温妮科特的《游戏与现实》,里面有一句话:“假如小孩要長大成人的話,那麼這一步肯定是踩在成人的屍體上達成的。”P224,这句话突然特别打动我。所谓的被踩在孩子脚下,死去一般的被踩在孩子脚下,该是多么深层次的死去,带着爱,愿意在死去中去祝福我们的孩子。这样的死,需要一点一点的去承受,不走开,不抱怨。我突然觉得做这样的父母好美,是鲜活的感受着痛的美。
温妮科特强调母亲和孩子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空间,母亲需要被空间留给孩子,留给她去创造,去思考,去探索。做母亲的我们不知不觉得会侵占这个空间,打扰孩子的探索,偷走她成长的成就感,抹煞她创造的潜力。
我想到了最近发生的事,我希望女儿拿走一瓶我做的辣椒酱,我以各种方式想说服她,回想起来,我依然可以感受到,当时我们之间的张力。在我们共用的这个空间里,我深处有一个极强的执念,有一个特别特别渴慕实现的愿望,我侵入这个空间,想把自己的意志加在她身上。“这是特别好的辣椒酱,拜托,你千万别错过”。思考与体察中,我体会到了自己的强势,看到不停在我和女儿之间发生的强迫重复的模式。天呐!我以为我放手了,我以为我学会了尊重她!
咨询师:
你的话题好像总是围绕着女儿?
我:
这个问题好点醒我!体察我的内心,好像最多后悔,难过,焦虑,不安的感受都会围绕在我对女儿的关心上。咨询师的问题让我跳出自己看自己,再次思考我是谁?我是一个无法原谅自己的母亲,我是一个没有办法把忧虑完全交托给主的基督徒,原来我心里最大的担心是,担心将来女儿受苦,我无法将这个担心交托给神。
你要不要跳出自己看一下自己?你是谁?担心什么?想要什么?你的情感底色是什么?
咨询师:
做为妈妈,你如何看自己?你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?
我:
在意识层面,我总想把最好的给女儿;我比较迟钝,没有意识到我没有感同身受她的感受,忽视了她的情感需要。我会拿孩子攀比,别家孩子学钢琴,我会让她学;别家孩子上什么补习班,我会让她上,想到这里,很难过,觉得那时的自己很浅薄。
咨询师:
你小时被忽略,需要被看到。拼命读书,得到看见。你长大的过程中感受到如果你赢,才可以被妈妈看到,才能活下去。。”被看到是你表现好得来的“,优秀才能让你好好活下去,你的体验成了你心灵深处的价值观。“变优秀”成为你得以存活的方试“。
你想让女儿活的好,心灵深处会相信,孩子赢,才可以活;孩子优秀,孩子才可以活的好,你才有安全感。但是女儿会觉得,我需要优秀才被妈妈爱。她感受不到无条件的爱。
我:
是啊,被注意,被看到,对小时的我很重要,被看到意味深长。小时的体验,没有形成文字的体验,刻在我的骨子里。
刻在骨子里的东西会不自知的左右我们,你有顽固的强迫性的重复模式吗,这样的模式必捆绑你。
咨询师:
让她理解爸爸妈妈是怎样长大的,让她知道家族的过去,让她知道自己的过去,她会更稳。
我:
是啊,需要告诉她爷爷奶奶,姥姥姥爷,伯伯姑妈,舅舅姨妈是什么样的人。需要告诉她爸爸家的家庭互动模式,妈妈家的家庭互动模式。爸爸眼中的家人,尤其是他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。妈妈眼中的家人,尤其是她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