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给在新春,心中有哀伤的人

心理学家库伯勒.罗斯描述了人处理哀伤的心路历程。她的哀伤五阶段(Five Stages of Grief)帮助了许多人:

  1. “否认”:“不会吧,不可能啊!”
  2. “愤怒”:“為什麼是我?这不公平!”
  3. “讨价还价”:“让我活着看到儿子毕业吧。”“如果他能醒來,我什么都愿意做。”
  4. “沮喪”:“反正我要死了,一切都无所为。”“他离开了,我活著还有什么意义?”
  5. “接受”:“好吧!无论如何,活好当下!”

哀伤的人会在这五个基本状态转换。很容易被忽视的是,哀伤没有时间表,没有终点站,更没有“毕业证书”。

神赋予我们坚强的生命力,无条件的爱,神就是爱。给哀伤的我们安慰。但是我们要允许自己去感受哀伤,感受神赐我们的所有感觉。很多时候,我们的心情从哀伤的幽谷中攀爬出来,重新看到灿烂的阳光和多彩的世界,但有时候我们会突然又重新坠入谷底。尤其是节日,在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的日子里,或是一些特殊的日子,亲人的生日、祭日等,哀伤容易悄悄来袭。

当哀伤来袭的时候,我们会压抑:已经很长时间了,我应该振作起来;会逃避:逃避在人多的聚会里、电影、电视节目里,甚至酒精的麻醉中。我们最需要的是面对哀伤,接纳所有情绪。腓立比书里保罗是在耶稣的心肠里,在那最柔细的怜悯与爱中,想念腓立比的圣徒。也让我们在耶稣的心肠里,来体察、接纳我们的每一个情绪,比如:

  1. 悲痛:因为失去的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;
  2. 愤怒:如此重要的人,如何一瞬间间,天地两隔?
  3. 内疚:有太多的瞬间我们没有珍惜;
  4. 遗憾:该做的事,该说的话,为什么没有做、没有说?

我们会有许多的情绪,需要体察、接纳。在神的爱里得安稳。当我们愿意和哀伤工程的时候,我们慢慢会感觉好一点。

让我们有敏锐的觉察力,为哀伤留空间。去回忆我们失去的美好;纪念我们的失去;和亲人朋友倾诉;也让我们用适当的仪式去怀念,写封信,写篇文章,筹划一个小小的纪念活动,点一支蜡烛。

也鼓励我们好好照顾自己,安排一餐好吃的东西,到外面走走。

哀伤没有时间表,不要怪自己太软弱,太敏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