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进入重读荣格的文章《ON THE PSYCHOLOGY OF THE UNCONSCIOUS》,几年前读时,是囫囵吞枣,在似懂非懂中完成。希望这次能更深的在感知中去体会。
把对方当“他/她”,还是“它”
最近读Mario Jacoby写的《The Analytic Encounter : Transference and Human Relationship Studies in Jungian》,在第四章,作者引用J. MacQuarrie in Twentieth-Century Religious Thought中的一段话:
我们在儿女心中的形象
感恩主的爱,让我和我先生一起参加2024,12月,26 -- 29号,在巴尔的摩举办的华人差传大会,昨天回家的路上,我们交流这几天的心得,感动,觉醒,分享这次大会带给我们在2025年,要做的具体改变。感受太多,今天先分享一段我录下来的放在YouTube的小片段:
用象征(Symbolic)感受对方
最近被督导的时候,我困惑于初次见面,抓到的来访的信息常常很有限,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,更好,更深入的理解,懂我的来访?督导老师給我一个挑战:学习用象征去感受对方。
分别善恶,为什么是咒诅
分别善恶树的果子,带給我们分别善恶的能力,带給我们智慧,但是隔离了我们和神的,属天国的智慧。我们身心体会,经历神的极大丰富的能力被缩小,经历reduction,我们变的干瘪,无法想象丰盈意味什么。分别对错之旅,让我们心的感知越来越麻木;在非黑即白的干枯的思维中生活,我们的灵魂像死了一样,缺少生机。
分别时间,让心中多一个珍珠时刻
全球华人差传大会报名已经开启,这让我思绪万千。回顾自己信主,跟随主的心路历程,值得纪念的生命翻转的时刻,两次特别重要的时刻都发生在基督徒信仰相关的大会上。
休息与工作,CCEF随想
今年CCEF的主题是REST,听到很多分享,感谢主,灵里得到复苏,全人得到休整。这里想记录我最深的得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