聆听与分享

我们 第一课的分享就要开始了。我想分享一点分享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事情。如果您有补充,请联系我,我可以不断更新。希望这些点可以成为我们分享的文化,帮助我们成长。分享中: 专注听懂分享伙伴的内容和背后的情绪 安静体察自己被听懂的感觉 体察听懂分享后的果效 体察被听懂后,被圣灵点亮的奇妙 学习体察自己的情绪变化,不和情绪较劲,与负面情绪共处(我很生气、愤怒),学习表达自己的情绪 学习聆听,但是不给“不请自来的建议”

Read More

依恋理论随想

接触依恋理论是在读心理咨询硕士的时候。当时理论没有实化到脑子里。读书的最后一年在戒毒所实习的时候,我的指导咨询师,非常喜欢用依恋理论去分析每个在毒品里挣扎的人。我实习的戒毒所是专门帮助单亲妈妈和他们的孩子的。有怀孕待产的妈妈、有孩子刚刚出生的妈妈、也有孩子在2到18岁之间的孩子们。这些孩子和妈妈们,没有一个是安全型的个体。

Read More

要学会说不

你有没有在情感上压抑自己,做别人请求的事,但心里很不舒服?你压抑自己,以为这是唯一的路。岂不知你的行为,让你难免将来情绪的失控爆发。 当你有不情愿的时候,要体察你的情绪是什么?是否感到别人不体贴你的需要?自己被冒犯?别人太霸道?别人越界?你需要体贴你的情绪需要,表达自己的情绪,适当的时候需要向别人说不。神要我们爱心说诚实话,要学习在爱心中说不。 这是不是太自私呢?不是。就像飞行的时候,乘务员总是提醒我们,紧急的时候,要先带好自己的防护罩,然后再去帮助别人。做一个健康的人,身、心、灵都健康的人,你才可能成为别人的帮助者。

Read More

发展健全自我

你是不是一直在忽略自己,为别人而活,以致你丢失了自己?你知道你自己的爱好,自己的喜好和不喜欢吗?你了解、发展自我吗? 你最喜欢的事物?最喜欢玩的运动?最喜欢观看的运动?或者你是不是根本就不喜欢运动?你的穿衣风格?最喜欢如何过周六?最喜欢的职业?最喜欢的电影、书?你的才华?你想发展的潜质?想旅游的地方?你有够多的朋友吗?你喜欢和朋友在一起吗?你最好的朋友?你最不喜欢的家务?最不喜欢的活动? 这些问题帮助你思考,你是不是够爱自己、发展了自己。你需要做一个健全的人,活出神造你的独特,你才能做一个优秀的母亲、父亲、妻子、丈夫或朋友。如果你只顾及别人,成了一个空壳似的人,你将是无趣的,也是无法祝福别人的。

Read More

再谈情绪

情绪由思想产生,情绪也会由旧情绪、旧事件在新情境中触发。体察人内在的情绪:情绪波动、情绪低落、情绪失控、情绪激动、情绪稳定,是我们了解彼此、了解自己的入口。 情绪会驱动我们去做相应的事情:恐惧,让我们逃跑;生气让我们反抗;爱,让我们关心彼此;热情,带我们创新;伤害,带我们去修补疗伤;伤心,让我们面对失落;同情,带我们帮助别人;厌恶,带我们回避;好奇,带我们探索。情绪是我们行动的马达。 无法标明我们的情绪,会让我们失控,暴躁,甚至会产生忧郁。理解我们的情绪,情绪的触发点,会让我们更深了解自己。从而把心里最深的罪、需求、偶像带到上帝面前。努力压制莫名的情绪,用上帝的话刻板的要求自己,会暂时控制住自己,但是失控的爆发情绪,很难避免。

Read More

让我警戒的,分享给你

我也是年长的基督徒。对最近听到的,常常反思,警戒自己。分享给您,也许您也会对年轻人的看法,有所反思。 越年长的长辈,越有属灵的形象束缚。感觉他们不能真实的做自己。他们对人会像法利赛人,容易评判别人。会质问你:“受洗了,怎么没有服事?没有带查经?告诉你许多的你要如何、如何”。属灵长辈不了解我们的情况,不会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境,关心我们。 我们成了神家里的人,对非信徒,我们看上去很良善,有爱心,我们热心传福音。但是,基督徒之间,闹分裂,不彼此相爱。 按教会潜文化的标准,服事才显示你爱主。服事才被接纳。在压力下,服事成了外在的表演。您如何看我的看法?

Read More

當做大人使用的孩子

因為各樣的原因:父母工作繁忙;家裡有病人;父或母沒有擔當;等等,你可能在家裡是起了家長的作用。你需要像家長一樣照顧弟妹;你或許也需要像家長一樣照顧你的父母。你小小的、稚嫩的肩膀上,過早的擔起了不屬於你的重擔。你會早熟、過多憂鬱,忘記或麻痹自己的情緒需要和各方面的需要。你甚至会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自己的感觉是什么。 兒時的經歷,讓你成年以後,依然會過多的承擔責任。因為自己的情緒需要被長期壓抑,你會莫名其妙的自憐、憤怒、擔心;你會分不清楚疆界;你用小的時候養成的習慣,生活處事。你會習慣性的犧牲自己;你也许忘记了自己的感觉和需要;没有了属自己的梦。你在現今生活中的人、事、物,會觸動你多年的舊情緒。 你需要反思自己的成長經歷,跳出自己的舊模式,在上帝的愛中,活出一個明白自己需求、滿足自己需求的人。

Read More
TOP